宁夏大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作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7 19:34:27| 点击:

一、学科简介

宁夏大学作物学学科是一个具有60年深厚积淀和西北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本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1994年和1995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分别获批为首批宁夏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点,2000年,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获批为硕士学位点,2011年,作物学学科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有博士25有研究生导师26人。

多年来,本学科立足宁夏引黄灌区绿洲农业、旱作节水农业、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三大类型区农业发展,针对作物优质高产及旱、冷、盐、蚀等逆境条件,在春小麦、早粳稻、玉米、马铃薯等优势特色农作物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主要作物逆境生理调控、灌区作物种植制度和旱区保护性耕作制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作物高效栽培与生理调控、区域农作制度与可持续发展3个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在春小麦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水稻冷害机理及高产栽培技术、稻麦新品种选育、“两粮一肥”耕作制、玉米地膜覆盖及旱作节水农业、盐碱地改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为宁夏粮食的持续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共获得4项国家级、3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作物学科研、教学、推广、管理工作等多种岗位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恪守学术规范,学术严谨和作风端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将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围绕作物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

1.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学术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型人才。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向

本一级学科下设2个二级学科专业,分别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1)和作物遗传育种(0901026个研究方向。

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本二级学科专业立足宁夏引黄灌区绿洲农业、旱作节水农业、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三大类型区农业发展,针对宁夏农业生产存在的干旱缺水、高寒冷凉、土壤贫瘠和盐渍化等逆境条件,多年来本学科方向紧紧围绕区域粮食安全,紧扣“作物抗逆”这一主题,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器官建成及与环境的关系入手,系统研究了春小麦、水稻、玉米、枸杞等作物抗旱、抗寒和耐盐的生理机理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灌区种植制度和旱区保护性耕作,形成了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作物生理生态、区域农作制度与可持续发展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1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

从作物群体、个体、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西北和宁夏主要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及重要经济作物油葵、麻等)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研究、探索不同作物高产优质、资源经济有效利用的综合栽培新理论及优化调控新技术,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1.2作物生理生态

以西北和宁夏特色高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糜谷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作物在农田栽培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和调控机理,包括作物光合生理、水分生理、营养生理、逆境生理、器官建成生理、源流库协调机理、品质生理等,在群体、个体、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探索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机制。

1.3区域农作制度与可持续发展

本方向研究西北及宁夏农业在集约经营、高投入高产出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与技术方向,探索高产、高效、持续化同步发展的规律及农业技术体系,发展农牧结合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制定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践模式以及多熟复合种植为主体的农牧结合的种植技术体系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2、作物遗传育种

本二级学科专业围绕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宁夏优势特色作物,从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作物育种学、良种繁育学、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深入探索作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研究作物遗传新理论;研究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新方法、新技术,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目前,本学科专业形成了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创新与利用、作物分子生物技术和作物育种新技术应用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1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创新与利用

本研究方向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宁夏特色优势作物为材料,研究作物种质资源性状的主要遗传规律,掌握作物资源性状的遗传方模式,并对作物遗传资源进行创新与利用,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提供理论基础。

2.2作物分子生物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宁夏栽培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为对象,在掌握作物种质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作物性状的遗传特性,定位、克隆作物抗逆、抗病、抗虫、高产、优质基因,并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培育优质、高产、特异的作物新品种。

2.3作物育种新技术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宁夏主栽作物水稻、小麦为对象,研究水稻、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及生理生化基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太空育种等育种新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性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四、培养方式

1.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进行。

2.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采取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学位指导小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

3.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4. 在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可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5.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培养,严格考核制度,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灵活多样,发挥优势。

五、学制和学习年限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和延期),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两年。符合提前毕业推荐的,可申请提前毕业。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由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组成,非学位由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本专业硕士在校期间至少应获得3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祥见《作物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2.必修环节

Ⅰ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 2学分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应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实习环节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培养单位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力。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进社区、下乡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适当的方式。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实习环节考核表》并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习报告,并由接受实习单位做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1学分

学术硕士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4000字。开题报告时间为第二学期。

Ⅲ 学术报告                 1学分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学术硕士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各专业可以对本专业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做出更高的具体要求。

专业性实验室安全教育    不计学分

必须通过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方能在实验室工作,开展实验。若考核不通过者须重修直至通过方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3. 创新能力 3学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

1)主持或参加研究生创新项目;

2)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一篇(学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

3)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4)获得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二位发明人;

5)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6)参加区级以上课题并结题,排名前三位的主要参与人(参与课题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

以上各项的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学术硕士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政治理论课亦可以采取课程论文方式。非学位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不含第一外国语)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及以上,第一外国语及格标准为65分及以上,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 分以上及以上。

七、中期考核

学术硕士入学后第学期应对其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进展和身状况等,对考核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分流,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术成果要求

本学科研究生申请答辩前,需符合《宁夏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达到学术成果规定要求的研究生方可进行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学位申请工作。在申请答辩前,要求论文见刊或收到文章录用通知书。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中可以集中体现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半至两年。

1. 选题与文献检索: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论文选题应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题目确定后,应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并阅读有关文献资料。

2. 试验研究工作:按照研究工作计划和试验方案设计,安排各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工作和主要内容。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工作报告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确保试验工作顺利进行。

3. 论文撰写:研究生在完成试验研究工作后,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宁夏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各项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辨,符合毕业资格者,准予毕业。符合农学院及宁夏大学毕业条件且通过宁夏大学学位英语考试者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