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8-31 00:00:00| 点击:

一、学科简介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主要研究内容有植物营养生理学、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根际营养、植物的土壤营养、肥料学及现代施肥技术;主要研究方法有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等;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致关重要。

近年来,学科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特点,凝练方向,创新机制,在干旱区土壤资源特征与旱耕地土壤质量保育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作物高产高效施肥、退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农田面源污染与修复、有限水土资源的节约增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与特色,凝练出四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方向:(1)植物营养与施肥;(2)退化耕地土壤质量保育及提升;(3)施肥与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4)旱地土壤水分调控、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多年来本学科在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马铃薯、枸杞、葡萄、设施蔬菜、向日葵等主栽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施肥制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少数民族地区粮食自给有余及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培养目标

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步提高,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标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从事农学类科研、教学、推广、管理工作等多种岗位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知识结构应达到能够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应具有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应具有参加完整科研过程的科研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研究生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吃苦耐劳,勤奋工作。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2)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学位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2-3人,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修课时间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2年。并根据自身和本学科发展需要和该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

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踊跃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锻炼。

(3)学习课程考核。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以考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规定课程并取得学分,课程总学分33-3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

(4)中期考核。由学科点有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2、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硕士研究生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在第二学期末提交。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硕士生导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经研究生修改后交指导教师审核通过,报学院、研究生处备案存档。登录成绩,计1学分。开题报告不通过者要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学术交流: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学期亲自做1次学术报告。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所在学院核定,登录成绩,记1学分。

(4)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参加实践教育的具体办法参照《宁夏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规定》执行。研究生应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三学年,由学科组织硕士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工作,既可以试讲部分章节,也可以指导实验、实习等,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20个标准学时。硕士研究生还应参加学校以及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为了适应现代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特点,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增强硕士研究生主动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按照学院的具体要求和安排,积极参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指导教师、学科、学院要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写出评语。合格者,登录成绩,计2学分。

(5)专业外语:硕士生可以通过下面的任何一种方式获得学分。(1)在校期间参加学校开设的专业外语课程;(2)公开发表专业译文;(3)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际会议上用外文发表论文或宣读论文;(4)由导师指定翻译不少于6000汉字的专业文章(导师签字并给出成绩);(5)在学校和学院举行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中担任外国专家学术报告的翻译;

培养环节对应的学分: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2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交流1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累计在学年限不超过5年。基础及专业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按期学完规定的课程,硕士论文通过答辩,即可毕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提前毕业,获得学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院(系、所、室)审核,学校有关部门批准,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五、研究方向

1、植物营养与施肥

本学科主要研究植物营养特性、肥料性质与合理施肥原理、技术等。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1)作物高产施肥:主要研究农作物产量形成中的养分吸收、分配和调控;碳氮代谢互作、库源关系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2)作物营养生理与遗传:主要研究不同植物吸收利用土壤养分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和分子基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改良和培育高产、养分高效、抗逆的作物品种;(3)作物施肥与专用肥研制:主要研究蔬菜、枸杞、葡萄、红枣、花卉、果树等优势特色作物的需肥规律及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专用肥研制与施用技术。

2、退化耕地土壤质量保育及提升

针对干旱区耕地持水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开展农艺与农技结合、有机无机肥配合的土壤改良技术、特别是土体结构改良、耕地质量培育等研究,提出适合干旱区立地条件的耕地质量培育和土壤固碳技术措施与对策,确保土壤肥力稳步提高和发展。

(1)研究不同农业利用条件下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作物高产养分均衡供给与土壤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2)提出修复退化土壤生态环境与生物土壤改良的耕地质量培育的综合技术模式,促进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健康、良性发展;(3)减少耕地水土流失和退化、消除障碍因素,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生产能力,研究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生物修复、土壤改良技术模式;(4)研究植物营养与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了营养植物,研究土壤培肥途径和技术措施,土壤养分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等。

3、施肥与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研究施肥对土壤、水体、大气、植物、动物和食品安全的影响,重点研究无污染无公害的科学施肥技术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施肥对土壤氮、磷养分迁移和淋失的影响及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技术;(2)风蚀沙化区及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3)施肥对农产品卫生品质及产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4)特殊生态区种质资源对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机理、遗传规律及调控机制。

4、旱地土壤水分调控、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主要针对宁夏半干旱风沙区和黄土高原区水资源匮乏、水质差、水分利用生产潜力大等特征,突破以水肥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建立适于区域气候、土壤、种植模式、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灌溉技术集成的节水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以及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本地区以及西北半干旱区有限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干旱地区土壤水资源运移特征与有限水资源的调控;(2)干旱区作物节水节肥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干旱区作物水肥耦合效应与水肥一体化综合调控途径;(4)干旱区作物优质高效栽培土肥水综合管理技术。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

(1)理论课设置以能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为目的,设置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

(2)以能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为目的,设置本专业必需的案例分析与强化训练课程。

2、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3、学分计算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4-3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27-28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

学位课课程:2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4 学时 )2学分。

第一外国语(102学时) 6学分。

专业共同必修课共6学分。

研究方向课共6学分。

非学位课课程:7-8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7 学时,1学分;

专业外语 34学时, 2学分;

选修课程 68-85学时,4-5 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历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3-4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必修环节4学分

(1)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2学分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其评价材料是申请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

教学实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应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包括进实验农场、进农业园区、下乡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作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2)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对研究方向有较全面的回顾,反映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对其研究出发点有立论依据。字数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3)学术活动1学分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由导师签字认可;做学位论文期间,每月向导师组汇报1次论文研究进展情况。考核方式为:硕士生提交学术报告书面稿,导师组写出评语。

创新能力3学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1)主持或参加研究生创新项目;(2)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一篇(本人署名前二位);(3)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4)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以上各项的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4、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除实验、实习课可以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政治理论课亦可以采取课程论文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 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入学以来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完成情况和开题报告及课程研究初步进展等工作的全面检查,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修正错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认真总结,全面汇报,学科考核领导小组应对每个硕士研究生做出公正的评价和结论。经过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继续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终止学习,分配工作;中期考核中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的前3周内完成,考核结果报学院、研究生备案并及时反馈给研究生本人。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要求

研究生论文答辩之前要求以宁夏大学农学院为第一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出版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求总目录》为准)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收到文章录用通知书。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实际应用,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

论文选题必须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对学科发展或社会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的课题,鼓励跨二级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建立开放型研究生学位论文模式,选题要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第一学年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鼓励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自治区攻关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确定论文题目后,论文的准备工作视研究内容一般应自第三学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论文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立题意义、研究内容、试验设计、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各段的工作计划、预期成果和创新点,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举行开题报告会,时间在第三学期末,由学科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和研究工作计划,进行论证后修改完善。审核通过后送校研究生处备案。

2、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自开展课题研究后,必须定期向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汇报搜集文献资料和研究工作进展的情况,认真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可在导师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到校外有关单位搜集资料,参加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及有关指导教师作阶段性报告。论文研究的田间试验一般要求至少有一年试验结果,且一个作物生长季节完成后,应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试)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

在论文研究的全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其获得的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与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独立完成并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学位论文。

4、一般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不少于18个月。

5、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五学期中(12月中旬之前)进行,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6、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国内公开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论文1篇或会议论文一篇(正式出版、全文)。

7、论文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有新的见解,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在本学科的理论和专门技术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论文研究完成后要按照论文规格撰写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方可按程序申请论文答辩。

十、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由导师根据原基础和培养方向提出具体意见,写入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补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各项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辨,符合毕业资格者,准予毕业。按照《宁夏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符合毕业条件且通过宁夏大学学位英语考试者可授予相应学位(学位英语考试由研究生院组织)。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