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查看更多查看更多
-
02-24 2025
人勤春来早 奋斗正当时 ——农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暨政治理论学习会
【农学院 王新谱/文/图】2月23日上午,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之际,农学院于朔方校区新农科大楼223会议室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暨政治理论学习会。会议由院长李培富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伊始,党总支书记葛志军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了学校春季学期干部教师大会精神,通报了学院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相关情况,以国家基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开展了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并就师德师风专项巡察整改落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葛志军强调,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其转化为改革创新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紧紧围绕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校重点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特色,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随后,李培富院长通报了寒假期间学院相关工作开展与推进情况,并对我院落实学校202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整体安排部署,要求全体教职工务必尽快从“假期模式”转入“工作模式”,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新学期各项工作中,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再上新台阶。此外,学院分管领导还就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实验室安全、科学研究、学位点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
01-10 2025
农学院党总支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
【农学院 葛志军/文/图】为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1月8日上午,农学院党总支在365会议室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志军主持会议,班子成员及各系党支部书记参加了考核会。考核会上,农艺系支部书记刘根红、遗传育种系支部书记李清峰、植物保护系支部书记辛明、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支部委员王西娜分别从重点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下一年度工作打算三个方面进行了述职,各党支部联系包抓领导结合各自掌握的情况对工作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希望。在述职点评结束后,党总支书记葛志军同志进行了总结发言,对各党支部书记本年度抓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各党支部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希望各党支部书记能够以此次述职为契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拓思维提前谋划,在学院教学科研、学位点申报等重点工作中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强化支部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管好用好党员教师,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建引领“一融双高”。同时,要充分发挥党支部作为师德师风涵养平台作用的引领效能,认真落实巡察整改各项措施,教育引导党员不断锤炼党性,切实发挥党员先锋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在过去的一年中,经过全体党员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学院通过学校党建“标杆院系”验收,获评...
查看更多
-
12-16 2024
农学院马瑄博士与广西大学等合作在植物学顶级期刊《Molecular Plant》发表高水平论文
近日,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青年教师马瑄博士与广西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植物学一区TOP期刊Molecular Plant(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21.4)在线发表题为“Histone H4K8hib modification promotes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es rice immunity”的研究论文。马瑄博士与广西大学徐秋涛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宁夏大学农学院为第二单位。组蛋白上存在多种翻译后修饰,它们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近年来随着蛋白组质谱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酰基化修饰如丙酰化、琥珀酰化、巴豆酰化、2-羟基异丁酰化、乳酰化等被鉴定。然而对大多数新型酰基化修饰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作者鉴定到水稻、拟南芥、玉米和甘蔗中普遍存在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表明该修饰为植物中保守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技术绘制了水稻全基因组H4K8hib修饰图谱,分析发现这种修饰与组蛋白激活型染色质标志的分布特点高度相似,结合转录组分析发现H4K8hib修饰与基因表达激活相关。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705能够高效地去除H4K8hib修饰。在水稻hda705突变体中发现近3000个基因上的H4K8hib修饰水平显著升高,特别是许多与病原菌响应相关的基因。通过稻曲菌、稻瘟菌的侵染实验发现hda705突变体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进一步分析发现hda705突变体中许多调控抗病相关的基因如IPA1、WRKY24、LOX5等基因上的H4K8hib修饰水... -
11-14 2024
顾欣教授应邀参加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交流会
【农学院 王新谱/文/图】11月12日-1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交流会在武汉召开。我院顾欣教授应邀参会,并作为报告嘉宾作了“新农科视域下的数智技术赋能混合式教学创新与实践⸺以农业微生物学课程为例”的大会报告。顾欣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本科教学中通过国家智慧教学平台,利用数智技术、知识图谱和AI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了教学方法,构建了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支撑了新农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提高了育人成效的具体实践。报告内容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宁夏大学利用数智技术取得的育人成效,也彰显了农学院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教育强国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据悉,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会议主题为“校企携手、智启新程、协同创新、共谱未来”,来自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科大讯飞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信息技术企业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查看更多
-
11-27 2024
“扎根乡土,守正创新”——第三届农村发展研究生论坛如期举行
【农学院 陈家乐/文/图】为厚植专业情怀、夯实基础知识、深耕学术素养,培育高质量三农人才,第三届农村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一期于2024年11月25日下午在朔方校区D233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博士袁明宝作主旨报告。宁夏大学农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志军、林业与草业学院副教授马潇源、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琳瑛出席会议,与会成员涉及农村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论坛由王琳瑛老师主持。会上,袁明宝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两经一专:专业化学术能力的训练与养成”的报告,详尽阐述了“两经一专”的内涵,即体系化的经典阅读和经验训练对于专业化学术能力养成的重要性。他强调:社会科学训练应避免仅通过教材实施,一方面,它往往只呈现结论,而忽略了推导出结论的过程,这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知识的本质;另一方面,教材通常以真理的形式传授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教条主义思维。因此,经典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他倡导学生进行饱和读书,选择经典著作,以硬读的态度深入钻研,不仅要掌握具体的专业概念和知识,更要通过阅读训练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真正养成学术综合能力。报告中,袁老师还结合自身积累的田野案例,分享了在经验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不怕重复、进行多点调查和区域比较、开展集体调查与现场研讨、进行不分专题的全面调查以及掌握深... -
09-06 2024
“生态文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物学科学术报告
【农学院 邵冬南/文/图】9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应宁夏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学科邀请访问我校,并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人生与稻路》的学术报告。农学院院长李培富主持报告会,作物学学科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谢华安院士首先与大家分享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发扬科学家精神,以及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论述了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丰产性、抗逆性、品质性及适应性等性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未来育种新方向应以传统育种方法为基础,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植物诱变、生物育种等技术展开。谢院士的学术报告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特别是将杂交水稻育种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对科研的启迪还是思政教育的深化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报告会后,谢院士热情地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并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