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

学院新闻

查看更多
11-03 2025

深化农业国际领域合作——农学院参加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农学院 吴鹏年/文/图】10月20日至22日,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宁夏大学农学院院长李培富、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锐及青年教师吴鹏年博士一行三人参会,围绕“聚天下英才、谋合作共赢”大会主题,与来自全球农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开展深度交流,为学院学科发展与国际合作搭建新平台。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外国专家,是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会期间,李院长一行重点参与了“全球粮食安全论坛”等涉农专场,吴鹏年博士负责交流对接与翻译工作,协助院领导与来自南非、加纳、印度、孟加拉等国的院士及专家进行了专场对接与洽谈,围绕宁夏农业发展的特色需求及学院优势研究领域,达成多项初步合作共识,并互留了联系方式。非洲科学院Felix D. D.院士深耕小麦大豆间套作与植物营养学领域,与我院研究方向契合。他对宁夏当地作物种植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愿与农学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推动间套作技术优化与植物营养高效利用方面的协同创新。Ravi Singh教授任职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与本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内容高度一致。在交流过程中,Ravi Singh教授对宁夏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改良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期望未来能共同推进在粮食作物抗逆高产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加纳大学Alex B.O.教授聚焦作物遥感与信息农业,对中国农业数字化感兴趣。他...
More +
11-03 2025

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根部病害生物防控专用菌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农学院 王新谱/文/图】2025年10月29日,由自治区科技厅立项支持,宁夏大学顾沛雯教授主持的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根部病害生物防控专用菌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编号:2023BCF01026)”项目通过专家现场验收。项目验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墙报形式系统展示各部分研究内容,同步安排项目组成员对成果细节进行介绍;随后带领专家实地查看酿酒葡萄根部病害病原菌、葡萄根际功能性土壤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并前往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专用菌剂的施用过程及实际防控效果,全面展示了项目研究与示范应用情况。专家一致认为,项目针对宁夏酿酒葡萄根部病害病原不清、生物防治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开展葡萄根部病害生物防控专用菌剂研制与应用研究,明确了酿酒葡萄根腐病病原菌5种,研发葡萄溃疡病菌快速检测试剂盒3种;建设葡萄根际功能性土壤微生物菌种资源库2个;筛选葡萄根病病原菌高活性拮抗菌10株,研发专用菌剂7种,示范应用了相应的配套技术。示范应用后,酿酒葡萄根病综合防效达85%以上,促生效果较为明显;建立核心示范基地4个,共190亩,辐射推广1600亩。项目研究成果为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助力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More +
10-31 2025

宁夏大学顾欣教授团队探究基于近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引黄灌区农田退水净化

近自然生态循环系统通过整合人工湿地、水生/陆生植物、微生物及鸟类庇护岛,在宁夏引黄灌区轻度污染农田退水净化中成效显著,可实现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且能丰富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低干扰栖息地。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时空尺度研究存在局限,现有研究多为短期实验,难以精准反映系统长期运行下的水质净化稳定性及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且研究区域集中于中卫市第一排水沟,未充分考虑引黄灌区不同区域的适用性,系统普适性有待验证;(2)生物组分协同机制尚不明确,虽明确水生植物、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但二者间的营养竞争和代谢协同关系,以及陆生植物-鸟类-水生生物的食物链耦合机制未深入解析,且宁夏乡土水生植物种类挖掘不足,外来植物引入的生态风险评估缺失;(3)鸟类庇护岛设计与管理粗放,现有庇护岛仅初步满足鸟类基本栖息需求,未结合涉禽、游禽等不同类群的栖居、繁殖习性优化岛体结构,且冬季鸟类食物补给及抗干扰措施不足,庇护岛对候鸟迁徙期的保障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宁夏大学农学院顾欣教授团队完成的题为“基于近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引黄灌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研究在《农业工程学报》2025年第41卷18期正式发表。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近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净化退水,评价水质改善效果,丰富生物多样性,并为鸟类提供低干扰栖息地,该研究于2022年在中卫第一排水沟末端坑塘(面积20.7hm2),结合人工湿地与近自...
More +
10-31 2025

宁夏大学顾欣教授团队梳理了生物炭影响耕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宁夏大学农学院顾欣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2025年第46卷第4期)发表题为“生物炭影响耕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的论文,并被选为期刊封面文章。生物炭因具备提高耕地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碳封存和土壤污染物吸附等功能而备受关注。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土壤结构、营养循环、生态平衡和植物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添加生物炭作用于耕地土壤和植物,其复杂关系网中都有土壤微生物的参与。本文梳理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作用。生物炭能直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和养分、改变酶活性、影响信号通讯,且其中的多环芳烃等组分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和代谢。另一方面,生物炭还能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如孔隙度、酸碱度、团粒结构和容重等,刺激植株生长、改变根系分泌状况和富集有害物质等间接作用于土壤微生物。同时,生物炭对耕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群落结构影响复杂,其影响趋势与生物炭的原材料性质、加工工艺和施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作者提出了制备成本低、潜在危害少和综合效益高的生物炭产品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为生物炭的耕地土壤生态调控研究提供依据。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多种作用叠加的综合效应生物炭与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近年来,生物炭相关论文的发表量逐年增加。然而截止2022年,涉及“生物炭+土壤微生物”主题的研究仅占13.46%,在2018~2022年相关研究比例仅为1.75%。生物炭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炭可通过多...
More +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

查看更多

专题专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