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查看更多查看更多
-
09-12 2025
党建引擎——在行走课堂中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宁夏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支委主题党日活动
【农学院 王新谱/文/图】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党在新时代教育方针,农艺系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农科本科实践教学深度融合,2025年9月8日至12日,支部教师带领农学2023级农学班本科生相继到宁夏大学实验农场,贺兰县金贵镇红星村,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贺兰县原种场、宁夏大学平罗县宝丰村盐碱地综合改良科技小院、平吉堡农林牧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大学平吉堡玉米科技小院参加了教学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本科教学实践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党建+实践”农业教学实践育人模式,强化思想铸魂。在活动中,任课教师不仅给学生解读国家相关农业政策、农业生产瓶颈及农业发展趋势,加强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思想教育;同时在生产一线给学生手把手讲授水稻杂交、小麦授粉技术、作物田间取样与测产、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区域农作制度创新等专业知识,使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有了更生动理解;此外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马广福主任、平吉堡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陈永伟主任等农业生产一线专业给学生深度分享了从事农业一线科研、推广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通过本次教学实习与交流, 强化了教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思想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升华了课堂专业理论、拓展了专业视野,坚定了专业理想信念,增加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综合素质 -
07-16 2025
炎炎夏日 作物遗传育种系党支部小麦育种党小组试验麦地选种忙
【农学院 李清峰/文/图】进入7月,银川平原正值盛夏,骄阳似火,滚滚热浪侵袭着黄河两岸。伴随着高温酷暑,宁夏灌区春小麦进入成熟期,育种工作也迎来年度选种收获的关键阶段。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党支部小麦育种党小组的师生传承学院几代育种人的初心使命,顶烈日、斗酷暑、扎根西北沃土,保口粮、育新种、坚守“国之大者”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的责任担当。小麦育种周期长、要求高、难度大,需长期坚守田间。成熟期是小麦育种的关键阶段,田间工作包括性状考察、选种、收获脱粒及考种等重要环节,多数需在室外完成,受高温、降雨及干热风等自然因素影响大,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清晨,露水未消,数十名党员师生便蹲守田间地头,对上万份育种材料,依据熟期、整齐度等农艺性状逐一比较鉴定。工作单调琐碎、量大,需耐心、细心和恒心,磨砺着师生的心智与毅力。此刻,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小麦育种试验田变成了育人的讲堂,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老师们立德树人、诲人不倦的精神,具象为初心不改的坚韧坚守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生动展现了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实践图景
查看更多
-
09-04 2025
农学院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暨教学沙龙活动
【农学院 隋宗明/文/图】9月3日,农学院成功举办了2025年第二季教学沙龙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锐主持会议,院长李培富出席活动并讲话,全体青年教师参训。顾欣教授、王彬教授及田蕾教授受邀担任培训导师,为青年教师“把脉”教学技能。王锐副院长表示,青年教师是学院未来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学技能竞赛既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加速器”。他希望全体青年教师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竞赛压力转化为课堂改革动力,把个人成长融入学院“新农科”建设大局。王彬教授结合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要求,对赛事政策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解读。他特别强调了赛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并提醒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目标导向与课堂实效。顾欣教授结合农科教学特点,详细讲解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和反思环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备赛核心策略“立足农科特色,聚焦‘三精’打磨”,即精准定位、精细设计、精彩呈现,并且提供了“西部农业案例融入课堂”等实用策略,为青年教师指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田蕾教授分享自身参赛经历,从比赛态度、心态调整和课堂表现等角度作了补充发言,提醒教师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比赛,把比赛作为磨练自我和展示风采的舞台。李培富院长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一线的努力与付出,并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此次比赛,认真准备,精益求精,延续农学院在教学方面的优良传统。他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为青年教师成长搭... -
05-29 2025
农学院举办AI+课程群建设专题培训活动
【农学院 王新谱/文/图】2025年5月28日下午,农学院成功召开了两场教学专题培训活动。宁夏超星公司受邀为农学院的教师开展了关于AI+课程群建设的专题培训,旨在提升教师们在智能教学领域的专业素养,推动学院课程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此次培训聚焦于AI+课程群建设的关键环节,结合农学院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三个专业当前的课程建设目标与实际需求,超星公司的资深培训师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培训内容涵盖了智慧课程搭建、超星多元图谱构建、资源检索优化以及学情分析等多个智能教学场景。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示,教师们对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互动,就如何搭建智慧课程框架?智慧课程内容有效重构等与培训师展开热烈讨论。将AI与教育深度融合,利用AI应用完成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主动性学习的有效激活。培训师结合农学院的专业特色,依托多层级的课程知识图谱体系和精准关联的教学资源,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情,为教师评估学生学习表现提供量化指标、为教学策略调整提供数据依据。为教师们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将AI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技术应用能力,更为学院后续的课程群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响应学校关于AI+课程群建设的号召,已获批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三...
查看更多
-
11-27 2024
“扎根乡土,守正创新”——第三届农村发展研究生论坛如期举行
【农学院 陈家乐/文/图】为厚植专业情怀、夯实基础知识、深耕学术素养,培育高质量三农人才,第三届农村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一期于2024年11月25日下午在朔方校区D233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博士袁明宝作主旨报告。宁夏大学农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志军、林业与草业学院副教授马潇源、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琳瑛出席会议,与会成员涉及农村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论坛由王琳瑛老师主持。会上,袁明宝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两经一专:专业化学术能力的训练与养成”的报告,详尽阐述了“两经一专”的内涵,即体系化的经典阅读和经验训练对于专业化学术能力养成的重要性。他强调:社会科学训练应避免仅通过教材实施,一方面,它往往只呈现结论,而忽略了推导出结论的过程,这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知识的本质;另一方面,教材通常以真理的形式传授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教条主义思维。因此,经典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他倡导学生进行饱和读书,选择经典著作,以硬读的态度深入钻研,不仅要掌握具体的专业概念和知识,更要通过阅读训练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真正养成学术综合能力。报告中,袁老师还结合自身积累的田野案例,分享了在经验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不怕重复、进行多点调查和区域比较、开展集体调查与现场研讨、进行不分专题的全面调查以及掌握深... -
09-06 2024
“生态文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物学科学术报告
【农学院 邵冬南/文/图】9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应宁夏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学科邀请访问我校,并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人生与稻路》的学术报告。农学院院长李培富主持报告会,作物学学科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谢华安院士首先与大家分享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发扬科学家精神,以及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论述了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丰产性、抗逆性、品质性及适应性等性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未来育种新方向应以传统育种方法为基础,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植物诱变、生物育种等技术展开。谢院士的学术报告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特别是将杂交水稻育种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对科研的启迪还是思政教育的深化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报告会后,谢院士热情地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并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