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师者长风——育李培桃情满园,科技兴农谱新篇 记宁夏大学农学院教师顾欣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9 09:42:00| 点击:

辛勤耕耘在农业教育讲台,在教学创新中助力农学类卓越人才培养,以课程思政育人,以农业实践培材,以科技创新助农……,她带领学生们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将论文书写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                                      

一、不忘初心、荣誉满载

顾欣,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二十八载从教路,她始终秉持共产党员的初心,热爱着教育事业,在教育一线不断创新改革,心系社会责任和乡村振兴,得到学生的爱戴、农民的赞誉、同行的好评,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正高组一等奖、宁夏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宁夏全区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一平三端智慧教学优秀教师奖(全国十佳)、宁夏“互联网+”教育高端教学人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殊荣。主讲课程农业微生物学被评为自治区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首届高等院校数字化国际课程征集活动优质国际课程,其慕课服务全国618所院校,浏览量542万余次,居全国同类课程首位。课程教学创新实践被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旨报告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向世界展示了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

在这一个个荣誉背后,是她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耕耘,是她投身科技振兴乡村的忙碌身影,是她带领学生将论文写在西部大地上的默默奉献。

二、守正创新、立德树人

农业是立国之本,而农业人才培养是强国兴农的根本。面对日新月异的农业发展和“00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利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育人质量”是顾欣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顾欣老师主要承担本科课程《农业微生物学》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生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法》和《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等,年均200余学时。

面对一个个满怀憧憬的农科学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顾欣老师从心底里期待这些学生有一天能成为涉农领域独当一面的人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然而,社会对农业及农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使这些怀揣梦想的农科生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困境,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顾欣老师意识到,树立专业认同感是首要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储备和素养养成上为未来做好准备,同时要整合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实现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创新!

在顾欣老师的心中,课堂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她积极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在10余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支持下,她持续探索课程教学改革,10年间先后研发了3版农业微生物学慕课,出版了2部数字教材,探索了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具有农科特色的、基于翻转课堂的三阶递进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理念先行。顾欣老师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复杂知识难掌握、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难建立、科技兴农责任感弱的问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秉持理实融合、三阶递进、西部兴农的教学理念,创建“懂理论-会应用-能实践”三阶递进的教学设计和CsTCtP教学法,用数智技术辅助教学评价,促进农科人才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的融合提升。教学过程中,师生大量采用在线学习资源和网络交流方式,实现了时时处处皆可学,线上线下有效学。

顾欣老师团队坚持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做到学习内容四融合。首先融合以两山理念为核心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微生物肥料和农药时,借化肥农药滥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案例,使学生理解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结合当前两山理念带来的生态红利,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建设家乡的愿望。二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课程内涵、广度和挑战度,培养学生延展性思维。三融合经典和前沿,反映农业需求,在经典理论体系中融入了学科前沿、主讲教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应用,体现产学研用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四融合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量采用微案例,理例结合,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助力理论联系实际。

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撑。为此,顾欣老师团队构建了课程特色数字化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数字教材、案例库和课程图谱等,在质量和数量上均为区内一流水平,有效支撑了数智化教学环境的打造。以上优质教学内容和资源为学生掌握复杂知识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高阶思维与能力形成夯实基础,为课程思政供给了丰富的素材。

课程团队依托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创新性地构建懂理论-会应用-能实践的三阶递进式教学设计,综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创建了CsTCtP教学法,支撑多样性教学设计的实现。同时,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国策乡情,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强化社会责任感,实现全过程思政育人。

课程团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AI工具、知识图谱和智慧平台等赋能教学多元化、全过程评价。利用AI评价系统提供的师生行为反馈,剖析课堂学情;基于知识图谱的统计,精准分析班级和个体的知识点掌握率,助力教学改进;结合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与统计,强化了评价体系的培养功能。

历经10年的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实现了五提升。一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由不想干农业变为想解决农业问题。二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习状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三测评成绩提升,采用混合式教学后,班级成绩大幅提升,两极分化现象减少。四创新意识提升,班级参加创新项目率达100%;五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工作成果显著。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顾欣老师积极宣传和推广教学经验,先后培训教师19.3万余名,获得同行一致好评。课程改革成果在本校和自治区的推广,带动了农科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线课程和数字教材被618所院校选用,浏览量542万余次。2024年1月,教育部长怀进鹏在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旨报告中以宁夏大学“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向世界展示了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教学改革实践被教育部官网、学习强国和宁夏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西部扎根、科教兴农

顾欣老师深知,农科生教育必须根植大地。农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与“科技服务三农发展,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联系,才能培育现代学生的耕读精神,实践“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诺言。

2018年2月,在我国“精准扶贫、科技扶贫”的背景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的号召下,顾欣老师积极报名,成为一名科技扶贫指导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风雨无阻,奔忙在海原县的山路上和田野间。

海原县树台乡韩庄村,一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2018年全村下辖6个自然村780户298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68户1545人,低保贫困户158户648人,五保贫困户25户25人。当地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耕地都属于山地,且当地气候“十年九旱”,是宁夏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面对勤劳却一直处于贫困的农民,顾欣老师意识到作为科技扶贫指导员的担子有多重。

顾欣老师先在村中开展调查和走访,在与村干部多次交流、协商后,确定了引进杂粮新品种、传授土壤改良技术、兰州百合栽培技术、肉牛养殖技术等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科技扶贫工作核心内容。在任科技扶贫指导员的三年间,她带领学生深入农户和田间,引进小杂粮新品种1个,示范推广近千亩;传授农作物生物纳米富硒技术,在苦荞麦、兰州百合和马铃薯上示范推广近2千亩;先后邀请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9位专家培训10余场次,受益农民220余户;为当地苦荞麦和马铃薯设计包装各1个;拍摄村庄和农产品宣传片4部;以韩庄村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宁夏大学与宁夏老庄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以项目“西海谷——宁夏西海固优质旱作富硒小杂粮”参加宁夏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组竞赛,获得银奖。

2020年,当地的科技扶贫工作圆满完成。顾欣老师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新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还在科技扶贫过程中言传身教,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农业一线问题的能力和关注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事业观。近年来,她密切联系西部农业生产问题,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投身科学研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以及各类学科竞赛。近几年,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和农业高效栽培需求,师生共获批专利4项,学科竞赛奖励10余项,完成大创项目25项,发表论文16篇。学生们在农业一线学理论、练技能,培植耕读精神,厚植三农情怀。多名学生由此坚定了学农、从农、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毕业后纷纷进入农业企业和涉农技术岗位,成为相关单位的骨干人才。

在教学的同时,顾欣老师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和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其科研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均紧密服务于西部农业建设。其中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其装备研发”,主要针对宁夏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单一、装备落后、碳氮损失高等问题,进行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燃料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研制了全封闭滚动式智能发酵一体机等装备7台套,研发了秸秆降解制剂10种,形成了秸秆快速腐熟技术6套,开发了秸秆基环保新产品12种。多项装备、技术、产品及秸秆资源化利用循环模式具有创新性。项目核心示范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95%以上,年处理秸秆达18万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7500余万元。

在承担科学研究任务的同时,顾欣老师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围绕宁夏特色作物和优势作物的生产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先后面向宁夏生态移民、新型农业合作体和普通农户培训数十场次,受益农民3万余人次,助力乡村振兴,受到一致好评。

以教书育人为职责,以学术研究为志业,以科技传播为己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顾欣老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复合卓越的农学类人才为育人目标,矢志不渝地为农业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为农科学子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农业科技进步添砖加瓦。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