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之院训故事】
【编者按】为充分挖掘农学院建院64年的文化底蕴,厚植师生大国三农情怀,凸显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激励广大师生在新的历史起点奋力开创农学院建设发展新局面,经过多方意见征集、反复酝酿和讨论,历时半年时间,最终将“农为邦本,学至行先”确定为农学院院训。院训设计者宁夏大学校友蔡博先生在专访中对农学院院训的提出进行了详细解读。
【采访实录】
学生记者:蔡博先生您好,我们是农学院新媒体中心的小记者,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蔡先生:好的,先说说我最看重的身份。其实我是在座各位的学长,这也是我参与此次农学院院训征集,并在今天和你们做深度交流的最根本原因。
大学毕业,我一开始是在南方的大型国企工作,回到家乡以后曾先后在宁夏几家知名企业做高管,负责企业运营与管理。现在是国家高级企业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和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导师,也很荣幸几年前成为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
现在做的工作,在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多所高校讲解人力资源和职业化课程的同时,也在多家企业做人力资源和运营顾问,以及大学生创业辅导的相关工作。
学生记者:您可以结合自身感悟,谈一谈这次的创作理念吗?
蔡先生:在得知我们要设计院训的消息时,“农为邦本,学至行先”这八个字从我的脑海中不假思索般涌现出来,在查阅农学院发展史并不断反复思考和推敲,以及与学院书记、院长和校友交流沟通后,最终确定下来。
农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宁夏大学最重要的学院之一,我便想这个院训最好以“农”和“学”两个字为首。第一句是“农为邦本”。在《诗经》《尚书》等典籍中,就已经出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就有“农家”这一学派,当然那个年代的“农家”和现代“农学”差别很大。而第一个定义“农家”的史圣司马迁在《史记·孝文本纪》中,则已有了“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的表述,将农学、农业于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而“农为邦本”这个词真正形成并出现于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今年两会之后,我们国家将农业农村发展,农民生活保障等相关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近些年,党和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以有限的土地保证了95%以上的粮食自给,可以说是十分伟大的一项成就。同时,我们不断强调科技兴农,下发众多“三农”政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学、农业于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农为邦本”这句话不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味,时空跨越千年,于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句是“学至行先”。有文化的传承,也有独创的部分。以“行先”为例,我是从朱熹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得到了灵感;而这种思想又在王阳明、王夫之等大家身上得到了传承和扩展,最终形成了“知”指导“行”,“行”又促成对“知”的理解这样的完整循环。
每个字单另解读:“学至行先”。学: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至:表示到达,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行:《说文解字》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又指行动、前行、践行、笃行;先:表示首创、首要的事务,又指领先、争先,不甘人后,一直走在前面。整体理解就是学习、进步到达了足够的程度,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形成超越其他的先进性和行动力;当我们将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发挥到极致,就可以带动同学们骐骥争先、不甘人后的局面。不但表现出农学院固有学习精神的卓越传承,也能创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并促进理论和知识的完善和进步。
学生记者:您可以再给大家分析一下作品中文化元素以外的拓展含义吗?
蔡先生:其实方才我们已经着重谈到了“农”和“学”的意义。“农为邦本”这句话,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集中道出了农的重要性,其中“邦”是个非常古雅的字,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含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量。而这八个字连起来,既有来源,又道出了农学院力争上游、勇争第一的精神,更强调了学习精神、知行合一等理念。
在我看来,国家对农学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农学人才的培养更是十分重要。农学所涉及的方面,是真正与我们的生存和民生利益切实相关的。现在不论是学校支持、科研资金投入、还是校企合作等,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做到更好。而近几年国家对于粮食产量、绿色产业、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要求,都需要农学院的学子承担起更多的使命,未来为保障民生和农本作出贡献。
学生记者:果然好的作品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您的这组作品是不是对农学院的发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蔡先生:我也和贵院的书记、院长聊到了这个话题,几位学院领导就有着非常务实、更具象征意义的解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为邦本”旨在强调农学院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强化政治引领和担当精神塑造,厚植大国三农情怀,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凸显出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学至行先”意指农学院师生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教学科研实践之中,投入到强农兴农事业之中。教师做到学为人师、率先垂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笃行争先。体现的是农学院师生的治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创一流业绩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体现了农学院师生的学科自信、扎根农林土壤的自信、助力乡村振兴的自信,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生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结合您刚才说的这些含义,您可以谈一下对农学院和农科学子未来发展的期望和祝福吗?
蔡先生:现在的各个行业有许多新的风口和机遇。在这种变革中,许多行业人员饱和,一些基层的从业人员也就缺乏保障,所以国家强调“六保六稳”,保居民就业、稳就业。而将视线放在农学身上,不论是种植养殖,食品健康还是粮食深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方才我们也提到中央一号文件,第二条就涉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想要保障我们的脱贫成果,对于那些农村群众来说,就要以农业为发展核心,以科技兴农为代表,发展智慧农业和相关产业,将农业办活,让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
但现如今,我们对于农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正所谓居安思危,希望同学们能够绷紧心中的那根弦,竭尽所能学好、应用好专业知识,在未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一个中国老百姓都有饭吃。这句话看起来朴素,却是我们农学院以及农科学子最崇高的使命。如果说祝福和寄语的话,那希望你们所有的毕业生,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能够立足于本专业,脚踏实地,真正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服务于民生福祉。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都能真正为国家的农业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院训释义】
院训:农为邦本,学至行先
释义:“农为邦本”。“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意即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最大的事情。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为邦本”旨在强调农学院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强化政治引领和担当精神塑造,厚植师生“大国三农”情怀。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凸显农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学至行先”。学: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至:表示到达,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行:《说文解字》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又指行动、前行、践行、笃行;先:表示首创、首要的事务,又指领先、争先,一直走在前面。“学至行先”意指农学院师生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教学科研实践之中,投入强农兴农伟大事业之中。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笃行争先。体现的是农学院师生的治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创一流业绩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体现了农学院师生的学科自信、扎根农林土壤的自信、助力乡村振兴的自信,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农为邦本,学至行先”的院训,涵盖了国之根本、治学理念、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旨在激励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不断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奋力开创农学院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新农科“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